斑鳩是中原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鳥類,河南、山東、山西、安徽、河北將鳩鳥統稱為“斑鳩”,各自賦予其相關意義,從而延伸出了不同的文化。
古時“老人證”童趣“玩具車”
斑鳩屬鳩鴿科,種類很多,大體身長約27到35厘米。三國時期吳國陸璣在他的詩經體著作《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》下卷記載:“今梁宋之間謂布谷為鴶鵴,一名鳩鴿科部分種類的統稱;鳩形鵠面;鳩杖擊谷,一名桑鳩?!?/p>
陸璣文中的“鳩杖”有著很深的歷史文化淵源。傳說,鳩的食腔很大,從來不會被噎住,世人稱之為“不噎之鳥”。而人上了年紀以后,容易產生厭食吃不進去飯的情況,在診療技術不發達的先秦時期,人們認為因噎廢食會被奪去生命,為求長生,達官顯貴們制作鳩形杖首,安裝在拐杖上,期盼能成為胃口好、吃得香、身體棒的老壽星。
西漢時期,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漢明帝注重忠孝禮儀,親自主持祭祀壽星的儀式,專門安排宴會,邀請普天之下年滿70歲的古稀老人。無論貴族還是平民,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賓。宴會之后,每人都獲贈酒肉谷米,以及一把做工精美的鳩杖。漢明帝為了倡導敬老愛老,賦予老年人一系列“特權”,其證明就是宴會上頒發的鳩杖,因此,鳩杖被稱為古時的“老年證”也不為過。
“鳩”被賦予了這么尊貴的寓意,作為花朵和未來的小朋友們,只有享用上這份“高大上”的尊崇,方顯爸爸媽媽對他們的寵愛。因此,漢代出現“鳩車”這樣的玩具,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。
“鳩車”原本是先秦時期一種專門在沙洲中行駛的運輸工具,《呂氏春秋·慎勢》記載:“水用舟,陸用車,涂用楯,沙用鳩,山用欙?!逼湟馑际?,有一種輪子寬厚的大車,可以有效防止車輪陷入沙中,方便行駛于松軟的沙灘或沙漠地帶。漢代人取“鳩車”之名,制作兒童的玩具車,寓意手牽鳩車的小寶貝們長命百歲、前途光明。
暖暖“鳩文化”傳承越千年
到了現代,鳩杖、鳩車的概念依然在延續著,寓意也沒變。在天貓等網絡購物平臺搜索“鳩杖”,彈出來的產品就是以“祝壽拐杖”“送老人佳品”等字樣的拐杖,拐杖的把手是栩栩如生的斑鳩狀。很多人還專門訂制,在杖上刻上老人的姓名以及“健康長壽、笑口常開”“福如東海、壽比南山”“松鶴延年”等字樣,送給老人,以表達孝敬之情。
如今,“鳩車”這個詞已經很少見到,但在商場、超市、網購平臺,類似鳩車的“推推樂”“學步車”等童車卻是琳瑯滿目。晉代張華的《博物志》介紹:“小兒五歲曰鳩車之戲,七歲曰竹馬之戲?!碑敃r,玩鳩車的小朋友們大多5歲左右,再長大一些,腿腳更硬實些,就該騎竹馬玩了。兼具讓孩子們學習走路、嬉戲玩耍功能的玩具車,種類繁多,銷量驚人,隨處可見呀呀學語的小孩子推著、騎著各式各樣的玩具車嬉戲玩耍,雖然這些車比古代的更加精致、美觀,甚至多了語音、音樂等功能,但究其根源,仍是幫助小孩子學習走路、供孩子們嬉戲玩耍的玩具。這,也是一種傳承吧。
全媒體記者 曹靜雅